車險分為:交強險、車船稅、商業(yè)險
一、交強險必須交,上路必要前提之一,保費個人950元,公戶1000元,無需思忖。
二、車船稅必須交,上路必要前提之二,保費跟排量和買車日期有關。三、商業(yè)險:真正有人問保險該怎么上,其實問的是商業(yè)險該怎么上。
先說選什么保險公司。中國可查到的排行前四的保險公司,人保、平安、太平洋、國壽財(人壽),其他的保險公司都是在某一個地方或區(qū)域也許要超過這四大家,排行說的應該是全國的占有率。身邊經常有人說這個保險公司快,那個保險公司不管,哪個哪個保險公司經常找借口不賠。因為出險的實際情況稀奇古怪,任何一個人對保險的理解都是內心的感覺應該怎樣怎樣。如果真有性子敢坐下來看看保險公司的理賠條款,并且把疑問都問清楚了,這些問題可以解決90%以上,所有保險公司大同小異。
商業(yè)險注意事項:車是自己的,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情況,商業(yè)險是不強求的,自己可以選擇,問別人沒有太多意義。
1、車誰開、或者可能誰開,這些人有沒有特殊情況的,比如,女新手;
2、自己常開車的區(qū)域的發(fā)展情況。比如路上跑的都是什么車,比如10—20萬的,還是50—100萬的,還是其他土豪市;
3、下雨量,路況,自己經常走的路、停車的地方排洪能力。平原還是山區(qū)、丘陵還是山地;
4、自己有沒有車位,是平時停家里還是停路邊。
商業(yè)險經常上的險種:
注:注意這個注釋,保險公司保的是您的車,就是您的責任的前提下,這點很重要。
四大主險:車損、三者、司乘、盜搶(不知道四大主險是什么的大有人在,4S店銷售把四大主險說成車損、三者、交強、不計免賠的我見過太多)。
附加險:劃痕、玻璃、自燃、涉水、無第三方特約。
車損:就是修自己車。
只要是自己責任,包括單方事故(車出險,不用賠其他人或物---比如撞到墻上,墻沒事,車壞了)和雙方,多方事故,修自己車都需要車損。這個新車要是不上,要不就是自己是修理廠的,要不自己開修理廠的,還有就是把自己的開車技術內心升華到一定境界的,只上交強和車船的。
返回去看商業(yè)險注意事項,看看哪條符合自己。尤其是第一條,新手,更甚者,女新手。倒車刮到門,停車刮倒鴨子(微博一下倒鴨子)等等等等,車損是必必必必須上的。有的人自己車放的好好的,回來一個大坑。讓保險公司賠,保險公司說不是你自己撞的,免賠30%。這就要說到上面的注釋了。保險公司賠的是你的責任,一看坑就不是你撞的,保險公司保的是你的責任,不是其他人的責任。幸好,去年保險公司加了一條: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。可以直觀的理解為:停放受損險,下文會講到。
新車上車損,99%。
三者:就是賠別人。
先聽幾個錯誤理解。
1、我的車才10萬,三者上5萬、10萬就夠了。三者是賠別人的,跟車價無關。板磚、自行車、三輪、10萬的車、50萬的車都是可以對勞斯萊斯親密接觸的。
2、我開了十幾年車了,一次事故沒有,上5萬就行了。有可能,從來不出險的車有的是。但是,肯定沒遇到過已經被警察開了單子了,在4S店倆人還在大聲探討到底今天是誰的責任的。萬一沒三者,只能自己掏錢。
3、我離好車遠點。這個可以。
三者就是事故中,除了本車之外的所有賠付全是三者。包括人傷和物傷。比如有些舊車,已經10幾年了,懶得修了,不值當修了,只上個單三者。就是只賠別人,自己不修。三者分為5萬、10萬、15萬、20萬、30萬、50萬、100萬、200萬。比如在一線城市,好車多、基礎設施貴。那就應該適當多上點。如果跟我老家一樣,出門就是山,或者縣市車輛少、好車少,就可以適當低點。人傷嘛,這個沒法估計。
新車上三者,99.99%,上多少,自己定。
盜搶:就是車被盜被搶。
這個不能多說,誰都無法給你做決定。上文的注意事項里寫到有沒有自己的車位,平時停家里還是停路邊,就是路邊會增加不確定性。注意的是,盜搶又叫全車盜搶險。被盜了輪胎,被搶了后視鏡是不算的。這個誰也不敢給您出主意。
司乘:分為司機和乘客。
司機單獨是一個,其他四個座位是一項。別為難出單的只保主駕和副駕,沒這個選項。一般都是保一萬,怎么來的我也不知道,150左右的錢,保5萬。如果有其他壽險方面的險,這個險可以不予考慮。因為車損和三者,一個修自己車,一個賠別人,沒有涉及到車上人員。
附加險—劃痕險:劃痕就是只傷到油漆沒傷到車身的險。
這個險有點微妙,是很多客戶內心糾結的險種之一。很多地方續(xù)保險,為了降低保費增加續(xù)保額,就會告知客戶,別上劃痕,走車損就行。要知道,車損走劃痕,必須是連貫傷。比如前杠、翼子板、前門。如果你一時馬虎,從前杠刮到后杠,一面都把油漆給刮了,那就至少需要走兩次車損才能修復。沒上劃痕最讓人無法接受的,就是有人拿著不知道什么東東,把你的愛車來了一圈。走車損,算四五次,明年保費嘩啦啦的飛高。去年費改后,保險是按次數算的。所以這個險,非常難定奪。這就涉及到上面說到的保險注意事項。自己的技術會不會老刮,車輛放路邊有沒有被人惡意劃的可能性。注意,如果上了劃痕,刮了一塊漆感覺新車實在難看無法接受,盡量在快到期時走保險,萬一車又來一次可以一起修了。因為是按次數走的,你一次修了一塊,一年修了
三次那是三次保險。如果攢到年底三塊一起修,那叫一次。如果行車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、駕車技術優(yōu)良、停放無障礙,這個險種可以不考慮。或者,如果您真的可接受有幾塊不完整,可以不上劃痕,有剮蹭了,第二年上了劃痕,走第二年的保險。目前的規(guī)定,劃痕可以上5年,第六年要看您前幾年是否走過保險來定。各個保險公司這里確實有差距,規(guī)律沒摸透。劃痕分2000、5000、10000、20000幾檔,跟車價有關。不是那個價位,劃痕想上還上不了那么高。
附加險—玻璃險:
最常見的例子。有個客戶在告訴上,前風擋被不明物體飛濺了一個小小小坑。然后不當回事,等從北京開到農村老家。已經把玻璃畫成一幅不規(guī)則的線路圖----有可能是他家到北京的導航圖。這是一種情況,第二種就是隨意停放被人砸。玻璃是沒有不計免賠的,破了就賠,不計免賠待會會單獨細講。沒有玻璃險,破了就不賠。這是客戶糾結的第二大險,不開長途的人,你說上吧,一年沒事;不上吧,被人砸了。所以又要提到商業(yè)險注意事項,跟劃痕上的環(huán)境差不多。但是劃痕可以忍住難看不修,第二年上了劃痕再修,但是要是沒有前風擋。
附加險—涉水:涉水險全稱是發(fā)動機特別損失險,保的是發(fā)動機,不是被水淹的地方。
但要說明,自己車在車庫里停著,路邊停著,被水淹了,這叫車損。在路上開車進水或橋下堵車水漲起來了,沒有二次啟動才叫涉水。二次啟動,比如有的地方,下雨量極少或者排水系統(tǒng)極度完善,根本沒看過什么海,而且自己又不去雨多的地方經常旅行,那就可以不予考慮。
附加險—自燃:顧名思義,就是車自燃。
這個情況非常多,最好看保險公司的條款。大家基本認可了一個習慣,不知道為什么。第五年或第六年不讓上劃痕了,就把自燃上了。這個險種跟車況、環(huán)境、用車習慣等等有關。上險率不高,舊車上的稍微多點,無法統(tǒng)計。
附加險—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:大家都叫停放受損險。
也許是因為這種事通過照片(保險公司定損都要照片)扯皮太多了,最后統(tǒng)一的解決辦法。就是車在那停著,回來一看有個大坑,附近沒攝像頭,找不到肇事者。那就要看肇事者的水平了,如果輕,可以報案說是自己撞的,可以按車損走。如果實在太奇特了,比如保險杠沒事,后備蓋上面被壓個大坑,你報案說我正好撞到一個跟車齊平的凹進去的地方給擠壓了,那保險公司肯定要給你要現(xiàn)場了。給你你也不信啊。關鍵的是,這個險非常非常便宜,推薦都上。萬一車后被撞的很厲害,免賠30%也不少錢。
不計免賠——爭議最大頭,沒有之一,那就講細點。首先要知道就是,必須交,不交跟沒上保險沒啥區(qū)別。
從源頭開始,舉個例子如果一船100萬的瓷器,從廣州運到非洲。路上不論包裝如何完美,有顛簸,就會有破損。那么,100萬的瓷器,保險公司假如認定有20萬肯定會破損,那么免賠額為20萬,免賠率為20%。那么有一個分支出來,分為絕對免賠和相對免賠。車險對應的是絕對免賠,就是100萬的瓷器,如果破損了21萬,保險公司只賠1萬20萬絕對不賠,如果破損了16萬,一分錢不賠(為防止混淆,相對免賠先不講了)。免賠就是不賠,不計免賠就是沒有不賠,就是把不賠的這部分的保險也給保了。相對應的車險,每一項保險都有自己的不計免賠(玻璃、無第三方特約沒有不計免賠)。如果一個地方推薦您不上不計免賠,這絕對是大坑,坑中之最。那么爭議點在哪呢,一是客戶上保險保險員需要解釋什么是不計免賠。保險員良莠不齊,各種各樣的奇葩解釋都有,即使明白人給你講,你也未必聽。所以一般都說,上了賠100%,不上賠70%。再有一點爭議就是,很多人上保險自己不去,保單拿回來自己不看。就是對比價格,誰低上誰的,最后出險了才知道被坑了。我看過太多的慘劇就是因為不計免賠造成的。很多的都是自己買保險自己到處問價格,對比了半天,險種都一樣,找個最低的。結果,低在沒上不計免賠。所以,如果真的自己不去,一定要說,所有險種的不計免賠都要上。這點一定一定不要再有疏忽。
那么新車上險的基本格式就來了。盜搶、自燃不予介紹,自己定。
作為新手,最最基本的----交強+車船+車損+三者(三者上多少自己回去看三者的介紹)+各項的不計免賠+無第三方特約;
如果開車技術、倒車技術或周邊車多或有停車位爭搶的把劃痕加上,或者如果真的沒上劃痕,有一兩塊噴漆的,別走車損,第二年把劃痕加上,走劃痕。
如果經常長途或者周邊是山區(qū),或者無停車位玻璃有危險的考慮玻璃。
如果城市降雨量多、排洪能力弱,就要考慮涉水了。